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在運輸機的機艙內,數名士兵正在艙內不停地來回奔走。幾名受傷的病患狀況危急必須送回本島醫治,在此刻的狀況下,任何一絲鬆懈都可能導致病情惡化。一名傷患躺在擔架上,一旁的士兵正幫他注射點滴,旁邊的空擔架上疊放著紗布、救護袋。布簾將機艙簡單地劃分成數個區塊,依病情、傷勢嚴重程度將病患分區管理。艙內的採光有些不良,光線僅能從幾扇小窗照射入艙內。每一名士兵幾乎都有配戴手錶,階級章配掛在手臂處。 戰時的物資相當貧乏,醫療資源更是難能可貴,不少傷患往往等不到良好的醫治便撒手人寰。除了醫療資源以外,人力也是一個問題,戰地的軍醫受過的醫療教育有限,較嚴重的病況便無法處理,僅能開予微生素或是止痛劑等,無法確實地幫病患解決傷痛,當傷員的狀況惡化到軍醫無法處理時,就得立刻將傷員運回醫療資源較好的本島地區。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