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屋舍內,幾名孩童看向攝影者,一旁停放著用藤編成的嬰兒車,身穿簡便衣服的男主人笑著臉迎接訪客,女主人則站在他的身旁。在天井中,吊掛著幾件衣物、毛巾,衣物的下方擺著洗衣敲打用的棒槌。昏暗的祖公廳內,依稀可見神主牌、神像以及祭祀用具,祖公廳的門上貼著一副對聯。前「落」內,孩童們正在此活動,一輛竹藤編製而成的嬰兒車聽放在一旁。 金門的傳統建築以「合院」形式構成,較大的主舍稱為「落」,「落」位於合院的前、後側;較小的別室稱為「櫸頭」,位於合院的兩側,落與櫸頭所包圍的中央空地稱為「天井」。一般會以構成合院的房舍數量、大小來區別房屋規模,比方說照片中的合院有前、後兩主舍,便稱之為「二落大厝」。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