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婦人與女孩在看著門外的母貓,母貓低著身子在哺育牠的小孩。天氣看似不錯,空地上曝曬著不少雜物,如鞋子、繩索、竹蓆等,一旁的竹籃以及曬衣繩上披掛著幾件衣服。細看婦女們左側的壁面,壁面可大致分為兩個區塊,上面的區塊較為方整,是以紅磚搭建而成;下層近地面的部分,則是以金門當地的花崗岩石塊做為建材。兩者的縫隙之間填充著白色的泥狀物,不清楚是以水泥或是白灰(一種以海蚵殼燒製而成的建材)填充。牆壁上頭有著一扇通風窗,窗台是以紅磚塊搭成,與本島常見的竹窗並不一樣。 金門傳統建築多以當地材料做為建材,比方說圖片中的花崗岩塊,或是文章中提及的白灰,還有當地的硓𥑮石(珊瑚礁石灰岩),都被用來當作建材。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