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會社尾(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照片的右側,一名男子正將麵粉物資搬入福音中心信愛之家,位在拍攝地點的稍右側。推車上還有不少的麵粉袋需要搬運,這些麵粉是來自美國的援助物資。照片中抽著菸斗的老翁瘦瘦的,褲子並非他的尺寸,可見褲頭的抽繩拉的很緊,顯得褲頭有許多皺褶,他所穿著的很可能也是源自美援二手衣服。
當時政府與美國簽訂的互助協議中,其中一項便是同意將美國生產剩餘的麵粉、奶粉等民生物資,以免費或較低廉的價格給予臺灣。在美國國會所通過的《四八零號公法》中,則賦予教會組織能向美國政府申請免費物資的資格。由《四八零號公法》申請的物資,在將物資交予居民的這個過程是由民間組織所負責,基督教救濟會與天主教福利會一般會與地方教堂、天主堂合作,由基督教救濟會和天主教福利會申請物資,並將救濟物資送至地方教堂、天主堂,再由他們向當地民眾宣布發放物資的時間以及發放物資的流程。這種合作方式對雙方都有好處,對於救濟會與福利會來說,可以減少人力成本;對地方教會、天主堂來說,則可以提高在地方的聲望,對於傳教工作將有所助益。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