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地點未知。一名頭戴斗笠的居民赤腳走在充滿雜物的土推上,身後揹著一個巨大的竹簍,竹簍的空隙頗大,是用來擺放大體積的物品。他的左腳似乎被東西給扎到,痛得將腳給抬了起來。土堆上滿是落葉、樹枝,這位民眾可能是行走在河道旁,落葉、樹枝是暴雨過後從山上被沖帶下來的。
以前的河岸邊並不像今天一樣有很好的規劃,並沒有堤防、疏洪道等防洪設施,居民僅會將村莊蓋離稍微離河流遠一些的地方,避免在下大雨時河水上漲、河水流入村莊,然而遇到真正的大暴雨時,仍無法避免水患發生,再加上當時可能沒有比較好的排水設施、機制,只要村莊淹水,往往得耗上許多時日才可以將水從村莊中排出。在西元1959年8月7日發生的八七水災,便因為當時沒有完善的排水設備,使得各地鄉鎮、村莊內的淹水遲遲無法排解。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