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卷首下/新竹市志史略/新竹地方志/戰後新竹:市政發展與建設,頁113-116。
由於日據末期,新竹已有不少工廠設立,同時日軍在市街西側建立海軍機場並布置軍隊,於是在戰爭期間屢遭盟軍空襲轟炸。不少工廠、學校、公共建築毀於砲火。戰後經政府與地方熱心人士的努力修建,逐漸恢復舊觀。原來的州廳舍修復後,成為縣政府,其周圍地方依然聚集著許多行政機構,有地方法院、縣議會、稅捐處、警察局、農林管理局等,市役所則成為新竹縣黨部(今為戶政事務所)。而位於市區中心的行政機關則完全撤出。早在日據末期,原先的新竹郡役所遷往東北郊,即今日的新竹高級工職學校校址 ,原來的建築為日本勸業銀行新竹支店所使用,光復後改組成臺灣土地銀行。民國四十(1951)年,在銀行周圍設立中央商場 、中央市場,與城隍廟前的各種小吃攤、西安街的西門市場,共同組成熱鬧的商業活動區。因此,於日據時期形成的中正路行政區,成為目前的唯一行政區。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首下〉,第113-116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