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卷首下/新竹市志史略/新竹地方志/清代:四、社會治安,頁35-36。
隨著土地開墾、人口移住,竹塹地區之各籍分類聚居的社會結構亦逐漸形成。加之以清代政府對臺灣控制力薄弱,各籍之人士經常因田土、水利問題起爭執、衝突,進而發生分類械鬥。嘉道年間,淡水廳(包括竹塹地區)的分類械鬥漸成明顯現象(註三八)。 嘉慶十四年(1809),漳人、粵人和泉人發生分類械鬥,繼而向南蔓延至塹南的海口、山仔平、頂廣、九厝等地。政府無力制止。不過,由於早稻將要收割,亂民思歸,械鬥乃歸平息(註三九)。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首下〉,第35-36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