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09期編輯報告:新竹攝影

竹塹文獻雜誌第09期編輯報告 照相技術在傳入新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日人獨占的「行興」專業,到目前各具特色的發展裏,不論是光、影建構的藝術創作或是保存記錄的留影,都有再塑的必要,本期的第一單元即是探討新竹攝影的發展,試著由下列各篇予以敘述、討論,並盡可能以照片重現過去的點滴。 1.新竹攝影前輩座談記錄  陳月嬌 從專業的攝影工作者或業餘的喜好者的回憶裏,透過耆老訪談的方式,建構新竹攝影發展簡要的輪廓。 2.觀古論今話攝影  溫文龍 以一個實祭從事攝影工作和整理舊照片的經驗者,沉思在照相日趨平民化中,攝影方式和風格的多樣變化的課題。 3.新竹映象的寫真-謝煌坤  張德南 將謝煌坤先生四十多年的專業照相生涯,來探討新竹照相業發展中,攝影技術的研習推廣、歷史發展的重塑,藉以了解,謝煌坤和「新影」所代表的意義。 4.郭淵源的寫真世界  潘國正 一生經歷多彩多姿的郭淵源先生,在戰後投入攝影的喜好裏,無心插柳的業餘工作者,經由無比的浪漫情思,開創出不同風格的作品。 5.一位沒開業的照相師  張美玉 受教於新竹最有名的「花卷」寫真館的張增錡先生,在沒有開設店面下,以熟稔的技巧,經營了另一種照相業方式。 6.相機生命的再塑  黃滋淳 從相當投入照相的黃淮泗先生的記述裏,無論是不論的攝影、研究理論,或是探討攝影史、相機歷史,甚至收藏相機的過程中,他都讓相機塑入更豐富的生命。 此外在新竹文物及文獻上也有幾篇記載,可以做為近代新竹發展的幾個源頭: 1.新竹驛與被遺忘的設計者~建築師松ケ崎萬長  黃俊銘 松ケ崎萬長是日本建築界唯一擁有世襲爵位的貴族,日本建築學會四位創始會員之一,也是唯一將德國建築風格引入台灣的建築師,他的一生和僅存的新竹驛都值得我們了解。 2.醫藥救人的蘇坤波  張德南 當醫生面臨病人有藥可醫卻又無藥可施的無奈痛苦心境下,「醫藥合一」救人正是醫生天職另一種更崇高的表現。 3.日治時期新竹的腳踏車業  謝水森 從本先覺引進第一輛腳踏車,到新竹腳踏業者支持下的自由車隊稱霸省運十四年止,新竹腳踏車業的成長和消失,也正是台灣經濟發展轉型的另一個範例。 4.竹影城跡~新竹市第一個公共藝術空間  陳惠妹 竹影城跡是推動國人對公共藝術認知的示範點,除了專家的構思外,也充分結合新竹市民的意見。作品以代表新竹市的竹子為意象,結合了由竹竿東狀石雕所築的城廓,使市民走在這片公共藝術基地時,有重新走入城廓遺址的感覺,讓長者為活潑的下一代述說塹城舊事。 張德南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張德南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8/10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