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會社尾(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居民們群聚在窗口前想要盡快領取到二手衣物,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張兌換券,憑著這張紙券才可以向窗口人員兌換二手衣物,這些紙券是為了避免有民眾貪心想要多領取衣物,而事先發給居民的兌換券。一名男子獲得了夢寐以求的二手衣服,試圖要從窗口前離開、往出口移動,然而人潮仍不斷地向窗口推擠,男子一時間無法向後退。
戰後時期,來自於美國的援助物資除了麵粉、奶粉的食物以外,衣物也是援助物資的其中一項,這些二手衣物是基督教救濟會向美國民眾、教友募捐而來的衣物,雖然這些衣物在美國民眾的眼中是二手、老舊的,但對於臺灣居民來說,這些衣物遠遠說不上是舊,甚至還有些新。對於民眾們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是比聽到有免費物資可以領取還要令人興奮的了,當民眾們聽聞到有可以免費領取二手衣物的消息,都會前去排隊領取。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