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籬笆內的春天-眷村文藝季幕後與幕前

在本土成為顯學,把外省族群的代表性聚落作為一個全國文藝季的主題,顯得特別有時代意義。在眷村改建聲浪高漲的背景下,記錄和整理眷村的歷史應當很有意義。去年六月新竹市政府民政局舉辦耆老座談會,因剛做過耆老口述歷史,因此建議以眷村耆老為對象,四十多個眷村都熱情配合,呈現出相當豐富的眷村文史資料。新竹市近三百年發展過程中,外省族群是第三波移民的代表性族群,與閩客族群分區及農業歷史相反,眷村是奠基在有共同的信仰─反攻大陸,這也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由於眷村隔離及語言問題,加上職業單一性太強,限制了二代子弟的就業機會與本土融合速度。多數眷村第一代在孩子結婚買房後確認反攻大陸不可能,尤其是返鄉探親後更為強烈,遂把台灣當作新故鄉。在眷村即將走入歷史之際,希望能以文化中心文藝季整理出的文史資料,傳承眷村精神。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潘國正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7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