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丁臺圳的隘臺

早期先民來臺,常基於原鄉地望而有明顯的族群分野,不同族群在爭奪資源時,時常會引起爭執,最終發展出大規模械鬥。不同族群之間的械鬥,包含漢人與原住民族、閩客(閩南人與客家人)、漳泉(閩南人的漳州人與泉州人)等,為保護自身土地財產,族群之間發展出武裝配備,並有防敵的裝置。 如丁臺圳的農地在清朝雍正年間,有設隘防敵,築土臺配置隘丁。漢人在霧峰的開墾,較早開發的區域有柳樹湳庄(霧峰南柳里、北柳里)與登臺庄(丁臺里),開始有相當多漢人開墾居住,時有原住民出草而與漢人劇烈衝突,後來有了安全的防護,漢人逐漸移入,而形成後來漢人村莊,「丁臺」的地名似乎與設隘有關。 這種隘防制度源自於在明鄭時期,為了有效維護漢民墾地的安全,並與原住民做一區隔,在漢人與原住民間的交界處,都設置有土牛或紅線,這套制度後來被清廷沿用下來。隘防制度又分成私人隘房以及官方隘房兩種。丁臺圳農地上比較屬於私人隘防,有水源及安全防衛。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中市霧峰區區六股路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037843
  • 所在地-經度
    120.689892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霧峰鄉歷史淵源與地名沿革 貓羅新庄文化工作室
  • 撰寫者
    林榮梓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03784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8989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臺中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霧峰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區六股路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