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雜誌內頁「蘇新與日據下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 / 蔡福同」

雜誌內頁「蘇新與日據下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 / 蔡福同」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雜誌內頁「蘇新與日據下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 / 蔡福同」

此文物為已故政治受難者胡鑫麟醫師所藏的雜誌內頁「蘇新與日據下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 / 蔡福同」,文中部分內容如下: 「標題:蘇新與日據下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 蘇新是近代台灣社會運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由他一生極為坎坷的經歷中,很難找到幾個屬於他私人生活的片段,卻彷彿一部孤苦的台灣人民自求解放的奮鬥史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蘇新 ── 一個與台灣歷史不可分割的人物 蘇新是台南縣北門佳里人。生於一九〇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病故於北京。享年七十四歲。一九二二年,蘇新進入台南師範學校就讀。從此,與台灣人民爭取解放的奮鬥史結合在一起。一九二三年,他加入文化協會,不久便因涉入學潮被學校開除。 一九二四年,蘇新到日本繼續學業,並在一九二六年進入東京外語大學。」 1987年解嚴後,台灣社會邁向自由化及民主化,戒嚴時期發生的政治事件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案件不再是禁忌話題,報章雜誌更是趁著這波民主自由浪潮,公開報導、討論戒嚴時期政府的不義之舉,以迎合對過去政府極力隱埋政治話題的觀眾,加上,解嚴後報禁的解除,形成各家報章雜誌如雨後春筍,爭相滿足民眾知的權利。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自蘇聯成功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國家後,1920年代以降共產國際開始傳播全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知識分子界被視為一種進步思想,部分台灣本土知識分子在透過日本或中國認識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後,進而加入日本共產黨或是中國共產黨;就台灣史的角度而言,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本土知識分子對國民黨政權從期待轉而失望,於是將改變及希望挹注在中國共產黨上。 詮釋者:梁正杰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