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拍攝地點未知。女工仔細地梳理眼前的絲線,將一絲絲的絲線排列在紡織械具上。女子便用雙手調整棉線的位置,以及將纏繞、打結的細線分開,處理機械做不到的細節,並確保成品在加工過程不會出現任何瑕疵及機械不會產生故障,機器便會遵循著被設定的指令,快速地將絲線紡織在一起。 自動化紡織機器雖然可以快速、大量地生產紡織品,但就當時候的技術水準來說,機器僅僅是做為輔助人類的工具,人類可以藉由這些機器節省不少的力氣、時間。不過今日的機器卻不同,現今的機器多可以自動化的生產貨品,僅僅需要幾名人員在一旁看照,避免機器製造出瑕疵產品。機器雖然方便,但不免俗地總會有問題產生,此時便需要人類去幫助除錯,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機器錯誤率也已經越來越低了。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