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雕刻歲月佛雕藝術座談紀錄   

此次講題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台灣木雕大概的分布以及新竹的佛雕。台灣木雕以大溪的神桌和三義的木雕最出名,反而很多人不了解新竹佛雕在台灣木雕的重要性。大溪的神桌比較寬大,為了搬運方便採用組裝的方式。日本佛雕在民國50年代被引進,直到現在都還有,只是式微,現在一般木雕大多是中國進口的。宗教信仰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需要有佛雕,一般的木雕需要保存很久,尤其是佛像的雕刻和比較精緻的藝術品,因此選用比較上乘的木材。比較常見的有檜木、樟木、楠木、沉香木、檀香。檀香和沉香木是屬於高經濟價值木材,可以做成供香。傳統寺廟的佛雕多是大紅大綠,日本則是比較素面且精緻的雕刻。一般作為彌勒佛、財神爺的木材和正式佛像會不同,接下來會用幻燈片介紹佛像的雕刻法及木材選用等。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葉佳讓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1/10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