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中介紹佛教通常都以個別寺廟介紹為主,因此有必要寫一篇涵蓋層面比較廣的新竹區域佛教發展史。新竹市的佛教信仰其實有層級之分,最底層是拜拜型式的,更近一步的就是講經解惑,可以分成以下四種層級:宗教巫術>宗教儀式>宗教文化>宗教哲理。除了討論佛教發展現況外,仍須同時理解相關外在的大環境因素。清代竹塹地區仍維持傳統經濟地域,因此也要將新竹地區開發史及現代化影響考慮進去。寺廟的發展與其地理位置、族群特性及時代變革有關,清代新竹地區閩客漢人間的信仰非常接近,最早的佛教寺廟為1781年竹蓮寺。1748年興建了新竹城隍廟,雖主祀城隍爺,但因其有僧侶入住,並非和佛教完全無關。清代許多齋堂的創建資金來自地方望族,也發揮社會救濟功能,安頓丈夫早死的婦女。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2&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