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門禮拜堂的建築記錄   

教會原文之意是受召出來之一群人,獻心給上帝而聚集的團體。早期基督教建築均致力朝向認同本土化努力,第三時期的西門禮拜堂正是以歌德式建築為藍圖,中西共構之教堂。由於教堂為新竹舊有地標之一,馬偕、吳威廉等宣教士所設計督造的教堂與學校受到歐洲宗教革命後建築思潮,崇尚樸實無華。教堂地點是城溝所在,地質較一般鬆散,屋頂陷落、泥土嚴重剝落、地層日益下陷,最後於1993年予以拆除。長老教會較不刻意注重建築外表形式,而強調內心之誠實與敬虔,早期教會設立大都以單一功能型態存在,1986年興建之第四時期教堂,除建築形式力求典雅與實用機能外,盡可能在空間與造型上掌握詮釋教義與精神之需求,綜觀新教堂建築語彙,主要表達傳統歌德式建築之精神。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0&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余耀文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1/04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