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海島城市,開發全賴港口的開發,竹塹城的舊港正是貿易港之一,使得竹塹當時是北台文酒之冠的城市。四百年來台灣歷經外族的統治經營,沒有長遠開發建設的企圖,直至國民政府遷台發行台幣,光復後竟然將台幣四萬元兌新台幣一元,這慘痛的變換竟是在台行用錢鈔的永久紀錄。中華古錢幣多采多姿,貝是商周先秦早期應用的錢幣,布、刀是繼貝以後流通的錢幣,稱量貨幣並沒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面積,是地處南方的楚國的錢幣。紙幣的使用是在中國首創,北方以皮革折價稱為皮幣,皮幣、布幣都是紙幣的雛形。在唐代因銅材缺乏,於是官方創出一種飛錢,類似現在的匯票。元朝盛行紙幣和銀貨,明朝發行大明寶鈔、清朝發行大清寶鈔。沿海貿易洋銀流通,光緒15年在廣東省鑄成中國第一枚銀元。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7&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