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末香山沿海地區商業活動初探   

香山沿海各港開港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是鹽水港,首見於1730年代之雍正台灣輿圖。當時香山港應為一簡易口岸,當為河口泊地且溪河口此地有一河口聚落。然香山沿海地區港口興起衰退皆與竹塹港有高度的關連,來往船舶大小多寡皆影響口岸興衰。頭前溪淤泥沉積河口不利泊船,逐步將航運轉至香山港。清代進入台灣的移民主要目標在追求經濟利益,故從事土地開墾首要為經濟物品的生產。嘉慶至道光年間輸出的主要有樟腦、木材、蔗糖、苧麻等,咸豐年間主要有米、糖、油、樟腦、雜貨等。輸入商品多為飲食、衣服及日用必需品,道光年後香山港商業已逐漸興盛,頂寮街開始有行郊跟商鋪既而產生乘數效應,帶入更多其他服務性行業及人口,故當時商業機能,種類應已具鄉街級規模。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7&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鄧時中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07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