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會社尾(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 相片中的二名外籍男子是救濟會成員。基督教救濟會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多數成員並未踏上過臺灣的土地,對於現場的狀況他們也是始終從紙本、口頭報告上得知,因此他們未必能清楚地瞭解現場的狀況,當時救濟會除了協助將救濟物資輸入臺灣以外,亦幫忙將物資輸往其他同樣處於民生凋敝的國家,救濟的物資有限而需要幫忙的國家很多,這意味著救濟會必須將物資適當的調配,以避免有的國家拿了超過它們需求的物資,而真正需要物資的國家卻僅分到不夠使用的數量。外派人員進行實地考察便是基於這種原因,他們會將現地考察的結果報告給總部的成員,讓成員可以更加瞭解現地狀況,以調配輸往各國的救濟物資。照片中打著領結的男子,即身上掛有一臺相機,以利隨時做影像紀錄,而薛培德牧師也有一臺。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