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會社尾(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一名穿著成套西裝的外籍救濟會成員正在觀察著雞舍。當時臺灣的農業開始穩定之後,足夠生產足夠的糧食之後,便開始鼓勵農民們經營副業──「雞蛋」。當時候雞蛋主要是販賣給在臺灣的美國人(主要是在臺美軍士兵),一來是因為雞蛋是他們習慣食用的食物,而雞蛋無法從國外進口(從國外運來的路途太遠,保鮮及確保雞蛋的完整都是問題),因此須在當地生產、購買,二來是因為當時在臺灣的美國人的生活水平相對於本地人要好上許多,在有經濟能力的情況下,才可以天天吃雞蛋。早期臺灣人前往醫院探病時,不少人會攜帶一籃雞蛋做為探訪禮。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