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母石濤園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共7張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天母石濤園有關的相片,第6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天母石濤園基地東北側臨天母三路,西北側臨磺溪,遠近景緻均佳,基地內部則有低於面一層高的原有小水池及樹石等可資利用,建築師成功地利用了這些裏外條件,造了110戶居民與過路行人都能共享的庭園,不但是住戶環繞的社區空間,時也台北市提供了難得的都市開放空間,在「建築與都市」關係上樹立起一個值得讚的楷模。同時就居住之私密性來看,本案之L型配置,空出臨主要道路之一側,值稱道。而與下凹之綠地相呼應的圓身圓頂的社區公共設施(包括庭園層的托兒、街道入口層的餐廳以及頂層的室內溫水游泳池),扼守社區大門,地位突出,妙地塑造了社區中心的理想形象;在量體組合上,圓點承受L型長城之拱衛與呵,同時也以把關之姿守衛社區之入口,授受之間,兩者形成有機之關聯,並因而就了集合住宅建築難得而寶貴的自我認同。此外,公共空間之細部設計及施工,質亦甚突出。院落及圍成院落的弧面建築底層大部份用以作公共空間。庭院保留基地原有的樹木及水池,大部份覆以草皮,庭院與天母三路保持原地形之高差對道路而言產生一層高下凹,庭院與建築底層之高差則利用草坪、大階梯,人行道緩坪等逐漸下降自然形成人們可以或坐或穿過的戶外空間,同時也近似傳統的三合院落,提供大廈住戶予水平活動空間,在此享受陽光與綠意。由早期美軍基地建造的斜屋頂平房為主而形成的著日天母風貌,隨著都市發人口膨脹,獨院住宅逐漸建成為5至7樓的公寓,由於大多數的開規模有限無法進行整體規劃以維繫原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加上投資開發的建商往往只追求立即的利潤,缺乏永續經營的想法,一幢幢完全基於投資利益考量的公寓不斷的出現,使得天母漸漸與絕大部份的台北市住宅區呈現單調乏味的景象沒有太大的差別。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巨弓建築師事務所 賴昌壽建築師事務所 廖慧明建築師事務所 住林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68年5月至民國70年2月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北市
地點名稱
三合/大觀/大觀
緯度
23.698/23.9826/23.8525
經度
120.41/120.685/120.865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