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獻堂詩與近代台灣

林獻堂是日治時期領導台灣民族運動的名人,但其詩作未受太多關注。其詩作內涵與時代脈動息息相關,尤其集中精力於舊詩創作的兩大階段:日治末期與戰後初期,正是近代台灣最為動盪紛擾的年代,因而其作品之時代感與複雜性備感突出。1910 年加入「櫟社」,到1939年多為政治運動奔走,作品較少,以登臨、弔古之作較常見,另有兩首反映他對台灣原住民命運的關懷,特別值得注意。日治末期(1939~1945)是獻堂詩作最多時期,主要內涵可標舉「反戰」與「反皇民化」二端為精神主軸。 戰後對台灣局勢失望,加上諸多不利傳言,乃自我放逐日本,晚年詩作內容多反映當時台灣與中國的動盪時局,關心台灣民眾在戰亂烽火中安危,包括二二八事件、國共內戰、個人自我放逐日本的悲涼心境,以及台灣百姓之淒苦無助,都是描寫重點。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廖振富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1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