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新檔案》為一批清代後期淡水廳與新竹縣所留下的公文檔案,因地名之便而命之。共分為行政、民事、形式三門,「門」之下分「類」,「類」之下再分「款」,各「款」之下的「案」,以及「案」之下各「件」,依照時間先後排列,三門案卷共有1163案之多。樟腦款下共14案,合計161件檔案,提供我們許多觀察清朝末年台灣北部樟腦生產貿易及官府管理狀態的線索。被收在樟腦款下的案件,大多是關於樟腦成品偷漏釐金、欠繳防費、樟腦走私、私設刑棧等案件,但仍有許多關聯的檔案散落在民事與刑事門中。清初樟腦、藤等山林物產是由軍工匠首獨佔,官府管理上最重要任務便為查緝走私。同治光緒年間,曾二度試圖要將樟腦納入專賣,但是因為想來外銷販賣的實權都掌握在外商手上,屢次引起涉外問題而失敗。原被特許商人獨佔的利益,在開港後許多洋人不顧禁令深入內山。而因根深蒂固的漢番分離的隔閡,以及檯面下可能的樟腦利益的糾葛,使得地方上富商紳士名望者,對此感到有如芒刺在背般地坐立難安,紛向官府陳情。然地方層級低,難以實有約束。《淡新檔案》樟腦款中,呈現清末,淡水新北一帶內山地區腦灶林地的盛況,被吸引到此一新興行業中的實際抽藤做料之人,則大多係民人趨利、身健強悍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