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咸年間,竹塹地區因潛園及北郭園相繼成立,成為北台灣文學重鎮,隨後林家的潛園聲勢漸挫,鄭如蘭接手主持北郭園吟社,維持鄭家文學龍頭地位。鄭如蘭,具儉德,但對公義之事卻又慷慨,平生助人雖多卻不求回報,尤其待人不逾禮度,歛抑己甚,時人多稱其品「端介」。如蘭七十七年人生,前六十年屬清代,晚年雖然處於新舊政權轉移的過渡期,但其在本地的聲望始終如昔,日人更聘為新竹廳參事,其子拱辰、神寶及孫肇基後來亦為本邑重要仕紳,繼續鞏固鄭家在新竹地位。«偏遠堂吟草»為如蘭仙逝後,其孫肇基奉父之命而輯之,托囑王松擔任校讎,並有台地及大陸名士執筆推介外,尚有日人題字題簽。先生詩作古體多、近體少,目前內容所存以交際應酬詩篇較多,次為個人詠懷、題畫、詠物諸作。詩歌特色有近陶淵明詩處,以文入詩,體近宋格。好以數字入詩,予人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