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陽明山大屯自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一個以火山地形為特徵的國家公園,區內包含了大小二十幾座的火山,依據岩性和層序將之區分為大屯山亞群、竹小山亞群、七星山亞群及磺嘴山亞群,加上區外的丁火巧山亞群與湳子山亞群,統稱為大屯火山群。約在二百五十萬年前,在今日大磺嘴熱泉附近,地底下的岩漿衝破了中新世木山層,噴發到地面上,形成了原始大屯山。接著大屯火山群沈寂了好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八十萬年前左右,竹子山亞群首先噴發,厚層的熔岩流構築成竹子山的基底部分;之後,在七十萬年前,大量熔岩沿金山斷層及其衍生之裂縫及小斷層流出,形成了七星山及小觀音山的主體,而原始大屯山體則因噴發分離成今日的大屯山主峰、南峰及西峰。自六十萬年到五十萬年間,主要活動主角為七星山與大屯山,自七星山噴出的火山碎屑物向西流入竹子湖內,將其山間低地與外隔絕,向東則舖成擎天崗。烘爐山及面天山是在四十萬前形成;七星山旁的寄生火山─紗帽山,則是最後形成,在紗帽山形成後,大屯火山群的噴發活動便完全停止了,只有岩漿餘溫造成一些著名的後火山活動。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地點名稱
    陽明山國家公園/湖內/湖內/湳子/觀音山/大屯/大觀/大觀/火山/金山/金山/竹子山/擎天崗/竹子湖/大屯山/七星山
  • 緯度
    25.1557/22.9085/22.9616/25.0545/23.883/23.7025/23.9826/23.8525/23.0103/24.7678/25.2197/25.216724/25.1668383/25.167498/25.176929/25.1708779
  • 經度
    121.547/120.211/120.472/121.207/120.756/120.388/120.685/120.865/120.578/121.223/121.64/121.567352/121.5737162/121.5403055/121.521989/121.553139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