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簡述北部台灣樟腦製造史

台灣為樟樹繁衍之地,而其製腦技術的出現,如照伊能嘉矩依《台灣外記》所見,與明中葉鄭芝龍於東亞海域活躍有關。樟腦製造與台灣客家產生密切關係,先天上不是不可能。台灣客家與台灣的樟腦生產,事實上形成不可分離的關係。當時製腦的樟樹遍布於內地山林,與台灣客家的分布地區有相當程度重疊所致。台灣樟腦的生產牽延複雜,特別與原住民的關係,堪稱左右其生產的主要原因。清代台灣樟腦的生產,最初只是附屬於軍工料的生產之下,1868~1895年樟腦的出口值,淡水大於打狗,反映了樟腦的生產以北台灣為主。清末台灣當局推動「開山撫番」政策,主要是結合當地豪強的力量進行,在過程中出現製腦的佼佼者,如台北林維源、苗栗黃南球、台中林朝棟,其中苗栗黃南球為台灣客家。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施行粗製樟腦、樟腦油專賣法規,至1949年由台灣省政府明令廢除,改行台灣省樟腦製造及銷售管理規則及同施行細則,今日,台灣北部於新竹縣關西、竹東及苗栗銅鑼、太湖等地,僅殘存不到十家樟腦業者,曾經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的樟腦製造退居為地方性稀有的傳統產業。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黃紹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5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