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基地大略為一北尖南寬的等邊三角形,基地東側為河道用地及6M防汎道路,西側為8M院內道路,南側為12M計畫道路,基地南側留有空地以便未來擴建。設計構想:由於基地概略為一北尖南闊之等腰三角形。設計難就難在,為配合中研院內部之交通,主進口必須設在「北尖」處。當時由於是競圖的關係,沒有時間思考。稍加思慮,便決定在基地北側做一半圓形之四層樓量體,以安較大而公用的空間:一樓是入口大廳,二樓為會議室,三、四樓為圖書館,地下室則為電力、空調等機房,均利用半圓形特性而安排內部。基地偏南側,則為一略呈等腰梯形之六層樓量體,中有兩處長方形的以便採光。量體安置了實驗室和研究空間。在南、北兩個量體之間,則是一個三樓高的長方體,以連接南、北棟建築,其四樓為屋頂平台,可以做為一處支援上層研究室的戶外休憩平台,亦可辦些小型活動。針對台灣許多校園建築,將化學實驗室之廢氣排放管以一般金屬管架放,彎延於建築之外,形成一片奇特景觀,經由與中研院的討論,找出所有化學廢氣管可能行經的六個路線,然後將其設計為建築物的一部份。在南側的B1、1F、2F等有化學實驗室的樓層,這些「建築化」的管道空間加寬以容納維修空間,在3~6樓,它們便以單純管道間的形體出現,並構成研究室陽台之支撐。設計條件:1樓-門廳、辦公室、研究室、實驗室。2樓-會議廳、研究室、實驗室。3樓-圖書館、研究室、實驗室。4樓-圖書館夾層、研究室。5、6樓:研究室、研討室。地下室-機械間、水箱、實驗室、休閒空間、採光天井。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趙建中建築師事務所 大開成營造公司 柳昆墻 中央研究院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79年6月至民國82年1月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台北市
  • 地點名稱
    中央研究院/大觀/大觀
  • 緯度
    25.0444/23.9826/23.8525
  • 經度
    121.614/120.685/120.86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