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醫學大學實驗大樓

完成於1965年的北醫實驗大樓,與較早先的型態學常樓(1962年)及教學大樓(1963年)應可視為我國建築師在時追求建築現代化以及承接本國建築傳統兩個方向上,兼顧的相當週全,融合的為成功的一個個案;其中有關現代建築方面,北醫的這一系列的房子很明顯地步著五○年代歐洲的粗獷主義(Brutalism)的路,強調機能分化,重組量體關係,於是突出了樓梯間,錯開了水平的廊道,並在質感上執著於粗獷表現,實驗大樓梯間的錯落開口以及平台的自由挑出不免令人聯想起且獷派的源頭-晚期的柯布。總之,這是粗獷建築的一個代表。另一方面在體現傳統建築的神髓方面,北醫所走的路則顯然直接承受自五○年代日本新傳統主義建築師以混凝土部品揣摹木構造建築風味的啟發,因此我們在這裡看到了基座、欄杆、簷口等等語彙,從某種觀點看,正如設計建築師所自許的「一個簡化了的中國建築」。此外,在中西與新舊的結合之外,北醫今日視之,更代表七○年代以前建材資源仍限於初級產業之產品,比方磚、混凝土等之無飾面之直接表露,而帶有建築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原台北醫學院
  • 創作者
    北醫工程組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54年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台北市信義區
  • 地點名稱
    台北市信義區/大觀/大觀
  • 緯度
    25.0287024/23.9826/23.8525
  • 經度
    121.5769572/120.685/120.86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