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基地位於基隆河、圓山橋、高速公路及新生北路高架道路的結點,南臨二號公園預定地,西與圓山動物園隔中山北路相望,地處市區景觀之要衝,基地北端保留為有少數階梯之入口廣場,建築物稍偏南而朝北,東而基地內側則作為由新生北路進出之停車及服務入口;至於建築形式之主要意匠則在於結合室外中庭空間與室內管狀空間兩大觀念,其旨趣無非是在使中庭成為室內參觀動線上隨處可見的空間參考座標,而管狀空間則意圖使各種展出空間歸納成為線型格子狀系統,一則使其可與大廳組合成各種大小之展出規模,適應不同的需要,二則使建築之量體輕量化,尺度縮小,出挑兼穿透,以呼應緊臨之南側公園。設計條件:1.表達中華文化精神、創新獨特高雅大方的風格。2.有效運用現代建築工程技術,講求結構、機能、造型合一之表現。設計要點:A.館舍建築部份:1.地面三層、地下一層。2.各室房舍的配合連繫,以便於管理為原則,並需注意採光(陳列室及展覽室部份以採用人工光線為原則),照明、隔音等效果暨未來擴充發展之餘地。3.裝置中央系統冷暖氣調節設備、防盜系統設備並依法令規定設置消防系統設備及防火避難設施。4.各部設計須符合現行建築法規,並對交通、動線、疏散等要項作適當規劃。B.公園設計布置部分:1.力求配合館舍建築的風格、和諧的氣氛及美的景觀。2.園內適當的位置,設置室外雕塑藝術品的展示場所。3.內外交通系統及停車場等須作調和的規劃。4.其他有關整體景觀環境的通盤配置。C.建築結構:須與設計研究構造方式用材,力求經濟實用、堅固安全為原則,並加強對於建築物防災設備,周全規劃。解決方法:1.減少地面建築,使建築公園化:綠帶區-基地濱臨基隆河、動物園、河濱公園、二號公園,在這台北市唯一的大型綠地中建築物需要公園化。航道下-基地處於松山機場航道下,鄰近高速公路,建築物應與公園形成一體,造成空中的景觀。將社教、辦公及服設施隱入地下,減少面建築物,使建築公園化。架構空間類穿透性與公園融合,化入自然。多面性 建築景觀與公融合,各方向行人皆能引進雕塑造形的建築物成為公園景觀之一。2.各種展示皆可演出的展示空間:有形展示機能-多用性的展示空間,除室內展出外,戶外展出亦可利用光影、風、雨的自然效果演出戶外藝術。無形展示機能-從空間藝術的體驗,達到啟發性靈的功效、強化美術館功能。大小展示、長畫、短畫、戶內、戶外皆可展出3.空間機能結構合一的造型:明的構架、法殷商的雄獷與拙樸風格,表達中華文化之獨特精神與風格。取法中國建築的台基,達到平穩的效果。大架構表現中國建築斗拱之結構原理。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北美館
  • 創作者
    高而潘建築師事務所 益世營造廠股份有限公司 巨鼎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69年9月至民國72年3月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台北市
  • 地點名稱
    動物園/台北市立美術館/圓山橋/北美館/大觀/大觀/松山機場/臺北市立美術館
  • 緯度
    24.801/25.0712/24.827/25.0718/23.9826/23.8525/25.0633/25.0721669
  • 經度
    120.979/121.524/121.34/121.524/120.685/120.865/121.551/121.524228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