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漆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灣漆之發展現況為產業漆器受到經濟因素,加上中國大陸物美價廉的打擊,已瀕絕滅邊緣,但漆藝創作則是適應時代變遷,進化的再生表現是台灣漆藝即將步入之道。在日據時代以前,台灣是沒有漆文化的,等日本種漆樹來台灣繁植,因水土不服栽植失敗而引進越南種開始,台灣才有第一回合的漆種萌芽,跟著引進了東瀛技術植根拓展。新竹的理研公司或台中的山中漆藝傳習所,培育許多漆技專才,佼佼格者有賴高山、王清霜,不計得失為培養後學付出物資材料、技藝研習,無非為了能將最具民族風的漆藝技法傳承接班。傳統漆器仍須政府民間大力維護保存,中國漆文化是世界公認最獨特,在台灣的中國人有中國大陸無法比擬的優厚條件,台灣是世界最好的製作漆器場所;過去台灣漆文化夾雜泉州、福州與濃厚的殖民色彩,光復後台灣漆藝創作停頓四十年,作者提出幾點心得,提供參考將來發揚漆器所要改進的項目:一、在台多數同胞無法分辨天然漆與化學漆區別,大量開發化學漆。二、故宮遷台所帶來漆器皆是剔紅彫漆,誤導國人對漆器認知。三、對生漆可能的作用過度恐懼。四、漆作不符現代經濟原則,不易為謀生條件。五、有關單位忽視漆藝文化。現今政府決心推動傳統工藝的傳承工作,鼓舞從事手工藝製作的匠師,文化中心也能承辦國際交流漆藝展,顯示台灣漆文化因加薪柴而燃出雄光,然如何走出日本味道太濃或匠氣太種的陰影,找出台灣本土新風格的創作路線,並讓嘔心瀝血的作品能有流通管道,綻放台灣漆文化美麗燦爛的花朵。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賴作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8/07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