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在區域空間架構下扮演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引領角色;新竹生活圈的中心都市、科技學術城之自足性地域中心;高科技、高效率的國際化都會區。惟混亂的市容,壅塞不堪的交通,以及層次不高、跟不上潮流的商業服務內涵,成為舊市區的發展困境。筆者希望能以較為簡單的方式回顧舊市區的發展脈絡,以歷史的縱深來理解今日舊市區,充分掌握未來可能的發展動向。整體而言,由於歷史的發展脈絡,新竹市舊市區的空間意象大抵尚可區分為以舊北門聚落及東門聚落為主的歷史文化區、以中興百貨為中心的市民逛街購物區及以東門護城河沿岸為軸線的城市藍綠帶。這些舊市區有著壅塞交通、科學園區帶來的影響、市民日常購物環境的不便等問題,針對此改造行動,宜由市政府在一個整體的發展構想下,對城市中的公共空間部分先進行局部的改善,以帶動市民的信心與意願,加入舊市區改造及後續經營管理的工作,並盡力促使居民成立街區組織等,預期帶動舊市區的改造,展現舊城的新風貌,促進舊市區商業的再發展,提供竹苗地區國際都會休閒去處,帶動新竹市的整體發展。改造行動必然是奠基於現有基礎之上,去理解新竹市的紋理及其所潛藏的空間性格是進行改造的先期步驟,改造才可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