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欄杆

欄杆有悠久的歷史,遠自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即已有之,以後即成為傳統建築的一項重要構件。到了宋代,一座制式欄杆由十數種組件所構成,清代將其簡化成七至八種組件,但仍顯得複雜。欄杆的組件,以垂直及水平最上方約兩件最為重要,前者原稱為「闌」,宋代稱之為「望柱」;後者原稱為「干」,宋代稱之為「尋杖」;二者之間的櫺子或板狀物,則通稱為「欄板」。上述之制式欄杆於本省極為少見。本省的欄杆,依材料分為石欄杆、磚欄杆及木欄杆三種。石欄杆多用於可承受載重的台基或池塘邊緣磚欄杆亦多用於台基或池塘邊綠上。木欄杆多用於檐廊、遊廊、樓井及樓閣挑台的邊綠,其一般作法與磚石欄杆相同,由望柱、尋杖及欄板三種主要構件所構成。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地點名稱
    大觀/大觀
  • 緯度
    23.9826/23.8525
  • 經度
    120.685/120.86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