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牌坊聖旨碑

古時設立旌表牌坊必須經皇帝下旨批准,所以聖旨碑幾乎是旌表牌坊必有的配備。高高在上的聖旨碑立於台座上,左右及其上方飾以雙龍或三龍拱衛,充分表現帝王的威信與受旌表者的尊榮。入口牌坊:類似古代里坊制度的坊門,但強調的只是空間入口的界定,並無防禦功能,所以未設門板,一般多立於重要的建築物前,如官署、寺廟等。另外在大型墓園前的墓坊,除了作為入口的標示,往往也具有表揚死者的功能。旌表婢坊:旌表類牌坊是傳統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其最大目的是要藉此教化人心,所以多半立於熱鬧的大街或受表揚者的住宅前。凡有優良事蹟者,由社會上具公信力的人推薦,經過官家查證確認,即可奉旨設立牌坊。按《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能夠受到旌表而建坊者共有以下三種類型。熱心公益者:例如表彰艋舺富商洪騰雲捐地出資興建考棚所立的「急功好義」坊,以及表揚貢生林朝英獨資整修台灣縣學文廟而立的「重道崇文」坊等,都屬此類。節烈孝順者:即一般人常說的貞節牌坊或孝子、孝女坊,台灣現存以此類居多。得享耆毒者:傳統觀念以長命百歲為好福氣,值得旌表,但台灣未有此類型的牌坊。構造與裝飾-石牌坊基本上仍是模仿木構造的建築形式而來,匠師也多為承造一般民宅或廟宇的石匠,因此他們常會將建造屋宇的經驗轉換到牌坊上,並在上面展現類似木構造的裝飾。一座完整的牌坊大致包含以下重要構件。脊飾:牌坊最上層的屋頂中央常飾以火珠或葫蘆,具有辟邪的作用,兩側末端則多使用蚩吻、頭下尾上的鰲魚或是獅座等題材。額匾:額匾一般位在聖旨碑的正下方,多委請當時的名人題為,以顯其尊崇。短短數字,或蒼勁或渾厚,透露出背後發人深省的事蹟,我們從文字的內容可知受旌表的原因。事蹟枋:通常位在額匾下方,以較多的文字簡述受旌表者的姓名、官銜及事蹟,或立坊的原由。雕刻花堵:指鑲嵌於樑、枋、柱間的雕花板,其結構性較弱,藝術表現較強,多以質地細密、適合精緻雕刻的青斗石為材料。花鳥、人物、瑞獸等題材均很常見,但典故多與牌坊的性質相合。大楣:指兩柱中間最粗壯的橫向構材,在結構上有重要的功能,轉承著上部屋頂的重量。大楣兩側喜雕龍首含銜,中央則為雙龍護珠。柱子與夾柱石:柱子是撐起牌坊的重要構件,其前後兩側安放穩定柱身的來柱石,有時只是一塊長方石板,講究者雕以抱鼓石或獅座,外觀更顯莊嚴氣派。柱身的正、反兩面均列有對聯,從中可解讀出牌坊背後的故事。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地點名稱
    雙龍/雙龍/大觀/大觀/石牌/艋舺
  • 緯度
    23.7837/24.7471/23.9826/23.8525/25.1094/25.069147
  • 經度
    120.947/121.0/120.685/120.865/121.513/121.16924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