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禎恩榮坊

陳禎恩榮坊位於金門縣金沙鎮光前村聚落東郊,座東北朝西南,方位角236度,與會山寺的326度恰成直角,共同擁有一片寬廣的空地,空地高於路面五階,地面已鋪築水泥,坐落於空地最南端的是供奉普庵佛祖的會山寺,牌坊右前的臺階與通往碧山的道路間有面朝陽宅來路的花崗石雕風獅爺一座,牌坊左後有較大風獅爺。右後方有明代古墓一座。陳禎恩榮坊為典型的明代沖天式牌坊,屬於四柱三間三樓的門式石構造牌坊,牌坊的整體造型以門式架構為主,平面由四根方柱一字排開而成,總高約5.07公尺,通寬約6.38公尺,高寬比1:1.26。三開間的正面以明間淨寬2.35公尺為最大,次間淨寬1.2公尺較小,明、次間淨寬比為1.96:1。四柱約呈方形截面,側身約43公分,邊柱柱身自地面起43公分以上,柱身頂11公分以下四隅角刻槽,中柱刻槽至頂,以增加細瘦的修長感,左、右邊柱柱身略作束腰,以便安獵壺形柱頭,稱為毗盧頭,高約48公分至51公分。柱前後有用來穩定柱身的夾桿石,前後牢靠地夾著石柱,夾桿石由厚19公分的塊石鑿成,外形略如單邊垂直的梯形。柱與柱間有安橫向構件以作為穩頂結構,明間的橫向構件由下而上分別為小額枋、大額枋與月樑,小額枋與柱交接下方,安左右成對的雀替,以便頂住額枋防止變形。大額枋作卵形截面,兩端以「人」字形收殺成矩形後卯入柱中,兩人字尖有凸線相連,使枋身分上下兩半,各成不同的凸弧面,但上弧中段前後各起突兩塊平直的座子,目的使枋頂形成較厚的座子,以便承接牌坊罪明顯的牌樓亭。牌樓亭由兩面厚實的山牆頂起四阿的廡殿屋頂構成,屋頂有厚重的屋脊,中央置葫蘆,兩端為張口銜脊,尾尖高翹的「鴟尾」,前後屋面翼角起翹,屋頂下與兩牆間安不同材質的匾額一方,額面陰刻「榮恩」二字,上著紅漆。陳禎恩榮坊為臺閩地區現存的牌坊中僅有的明代牌坊,也是唯一的沖天牌坊,由於造型簡潔,裝飾不多,是極為突出的作品。(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金門縣金沙鎮
  • 地點名稱
    朝陽/碧山/大觀/大觀
  • 緯度
    25.0902/23.9709/23.9826/23.8525
  • 經度
    121.276/120.645/120.685/120.86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