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門珠山全村

珠山全村中心所在的「大潭」,四周築砌紅磚圍牆。先民入浯開墾,選擇落腳定居地點,係受傳統風水制約的影響,在卜居時著重氣、勢和山水搭配,即所謂「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前敞後實」和「左右來龍」的觀念,成為開墾處女地的先民,特別是有血緣、宗親關係的族人對聚落擇址(Siting)之重要選項條件,試以島上幾個典型風水聚落為例。元代至正五年(一三四五年),金門薛氏先祖貞固公因避難渡海至浯,最初卜居於太文山和龜山的中間盆地,稱之為「薛厝抗」,後來再遷徙至今之雞奄山與龜山之間的山谷凹地。村內有大、小水潭七座,號稱「七星潭」,堪輿家譽之為「七星流穴,四水歸塘」吉地,指的正是六座較小水潭的水流,均依地勢自四面八方流向位於全村中心所在的「大潭」,符合傳統風水觀念中講究的「遇水則發」、「聚水生財」的要求。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金門縣
  • 地點名稱
    龜山/龜山/龜山/七星潭/大潭/大潭/大觀/大觀/文山
  • 緯度
    24.5321/24.3054/24.9948/24.0308/23.5564/23.6946/23.9826/23.8525/24.1989
  • 經度
    120.817/121.284/121.337/121.626/120.373/120.538/120.685/120.865/121.49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