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木柵指南宮

木柵指南宮奉祀孚佑帝君呂洞賓,由礦業界所倡建,日據以後,台灣北部因業興起,這類廟宇有數座。1923年的重建由板橋出身的名匠陳應彬主持。彬司將後殿均設計成重簷頂,使用「假四垂」之技巧。廟前設置弧形階梯,視野遼闊,俯瞰台北盆地。這座木結構的廟宇最大的成就在於它的正殿擁有一個技巧艱深的角藻井。彬司的藻井是以數層斗拱疊起,並不如天花板,所以人們可以透過藻井到屋頂下的樑。彬司將指南宮的八角藻井中央轉為螺旋式,很可能受到當時亦正工中的艋舺龍山寺之影響。(資料來源:臺北建築)

基本資訊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台北市文山區 台北木柵指南宮
  • 地點名稱
    艋舺/龍山寺/木柵/文山/大觀/大觀/艋舺龍山寺/台北木柵指南宮/台北市文山區
  • 緯度
    25.069147/25.0367944/22.9757/24.1989/23.8525/23.9826/25.0368031/24.978589/24.9897222
  • 經度
    121.169243/121.4999653/120.469/121.492/120.865/120.685/121.4999282/121.586895/121.572222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