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景美集應廟

景美集應廟主祀保儀尊王,保儀尊王即唐之張巡。而民間常將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相混淆,其實二神係指張巡、許遠。而許遠即是保儀大夫。張巡,鄧州南陽人,生於唐中宗景龍3年己酉(709),通曉群書,開元年間中進士,出任清河縣令,治績斐然。許遠,杭州鹽官人,亦為景龍3年己酉生,為人厚實,文武兼備。民間之所以會將二人混淆不分,主要因素乃在於此二人同殉身於安史之亂。天寶14年乙未(755)安祿山之亂,張巡官拜御史中丞,精通陣法,起兵剿亂,每戰必勝。後因賊黨人多勢眾,退兵睢陽,與當時太守許遠會合。許遠自知軍事能力遠遜於張巡,遂讓出軍權,二人同死守睢陽城。然力戰多時,終為賊黨圍因,外援亦遲遲未至,歷經數月糧盡食絕,竟至挖鼠捉雀充饑的窘境。張巡之妾林夫人見狀,剖腹自盡,圖以獻己之肉養軍。城陷之日,張巡、許遠均以身殉國,朝廷感念其忠,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兩人殉國後,朝廷立雙忠廟於河南固始,民間則奉為專司保護禾苗、驅逐蟲害的神明。每當民間作物有蟲害時,多請「尪公」出巡除害。出巡時「尪媽」林夫人在前,尪公在後。唐末,河南光州高、張、林三姓族人移往福建安溪,亦尊許遠為三姓的守護神。是故景美集應廟,亦稱「尪公廟」,即由而來。清乾隆初,來自福建的高、張、林三姓移民入墾臺灣北部,時值禾苗受災嚴重,幸得「尪公」庇護始得平靜,三姓人士遂以保儀尊王為守護神,其中以高姓族人奉祀最誠。咸豐10年(1860)高姓人士發起建廟於竹圍內(即今景美國小南側)同治6年(1867)遷移到現址重建,占地面積三五九四平方公尺。俗稱「尪公廟」的景美集應廟,由高姓人士於咸豐十年庚申(1860)始建於竹圍??(今景美國小南側??。同治六年丁卯(1867)遷移到今景美夜市現址(臺北市文山區景美街三十七號)重建,佔地面積三五九四平方公尺。主祀保儀尊王(俗稱尪公)、配祀林夫人(俗稱尪媽)、福德正神及大德禪師等的景美集應廟,為座東朝西兩進兩廊兩護龍的廟宇建築。三開間的前殿,採燕尾翹脊硬山三脊式屋面,中央脊堵寬闊,呈圓弧高聳,剪黏脊飾華麗。正面牆堵全由石材構成,係由兩批匠師分據左右兩邊分別完成。正殿為三通五瓜結構,殿前為捲棚式暗厝拜殿,可惜兩側山牆、地板、御路及神龕已改為現代材料,古貌已不復得見。左右護龍雖經改建,但左護龍處仍保留原建之結構,已風化的砂岩柱,尚保留有咸豐十年的落款。正殿左山牆外,且有採用閩南磚砌的舊金亭一座,形式古樸優美。集應廟坐東朝西,為兩進兩廊兩護龍的廟宇建築。三開間的前殿,採燕尾翹脊硬山三脊式屋面,中央脊堵寬闊,呈圓弧高聳,剪貼脊飾華麗。正面牆堵全由石材構成,從左右兩邊的麒麟堵及花鳥堵雕鑿手法看,顯然是分由兩班匠師製作完成的。在中門兩側均有鏤雕的夔龍石窗。在左側鏤雕的夔龍圖像均為張嘴,而右側的夔龍圖均為合嘴,造形兩側截然不同。另外在石刻牆堵上,雕刻有「大正甲子年仲秋修建」,顯示前殿為民國13年甲子(1924)修葺。在檐廊上的彩繪題:「庚子孟秋之月」,則是民國49年庚子(1960)修建時重繪的。正殿三通五瓜結構,殿前帶捲棚式暗厝拜殿,兩側山牆、地板及御路及神龕已改為現代材料,古貌已不復見。所幸在左護龍的石柱上尚有留有「咸豐十年荔月吉旦」的字樣落款,尚可見到古風。(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料網)   景美集應廟,供奉保儀尊王,俗稱尪公,相傳為唐安史之亂與張巡同???睢陽之許遠。唐末???南光州固始一帶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迨移民開墾就緒,乃於大坪鄉建集應廟以祀之。宋時封許遠為保儀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另有兩人尊稱互易之說,謂保儀大夫為許遠,保儀尊王為張巡。清乾隆初,高、張、林三姓後裔,自閩遷臺乃奉為守護之神。嗣三姓分立,各自建廟,高姓於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建廟於竹圍內今景美國小南側。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遷建於景美現址。現況係民國十三年重修,尚保存古建築風貌。格局為兩殿兩廊兩護龍,為清代中型寺廟之代表。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網站)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尪公廟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建造、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遷建現址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 相關地點
    台北市文山區 景美集應廟
  • 地點名稱
    古風/文山/中門/大觀/大觀/景美/圍內/南光/景美集應廟/台北市文山區
  • 緯度
    23.2511/24.1989/22.5065/23.8525/23.9826/24.0896/22.9092/23.139/24.9917137/24.9897222
  • 經度
    121.274/121.492/120.37/120.865/120.685/121.612/120.221/120.623/121.5418346/121.572222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