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缽

在漢民族傳統信仰中,為了達到人神溝通的目的,發展出諸多繁複的宗教儀式與祭禮,這些祭儀在舉行時,經由動作、語言、歌聲等形成主要的儀節,又配合有各種法器、祭物、供品之運用,共同組成祭典的儀軌,凡此即為宗教信仰之物質文化,因而發展出豐富的宗教藝術,且能與地方性文化特色結合,深深影響了各種地方藝術的發展。傳統宗教儀式在進行時,一般可區分為前場,與負責伴奏的後場所用。後場人員即運用各種樂器伴奏以之配合前場人員進行儀式,如此既可襯托儀式的氣氛,也對整個儀式過程發揮節制的作用。所使用的宗教樂器一般有文場的鼓吹樂器(嗩吶、噯仔)、拉弦樂器(二弦),以及武場的鼓(小鼓、通鼓)、鑼、鈔(銅鈸)等打擊樂器。銅缽為常見的宗教器物之一,有時亦作為宗教科儀進行時的搭配樂器。其材質為銅鑄,前場在使用時以短木棒敲擊,使之發出清脆的聲音,通常置於科儀桌上,與木魚搭配使用,做為僧侶、道士念經時之節制。

基本資訊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初年
  • 全集/系列名
    臺灣民間信仰資料庫
  • 相關地點
    台灣
  • 地點名稱
    世界宗教博物館
  • 緯度
    25.0080453
  • 經度
    121.507925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