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刺球

刺球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在漢民族傳統信仰中,為了達到人神溝通的目的,發展出諸多繁複的宗教儀式與祭禮,這些祭儀在舉行時,經由動作、語言、歌聲等形成主要的儀節,又配合有各種法器、祭物、供品之運用,共同組成祭典的儀軌,此即為宗教信仰之物質文化,因而發展出豐富的宗教藝術,且能與地方性文化特色結合,深深影響了各種地方藝術的發展。在宗教儀式進行時用來配合儀式動作的諸般器物,主要是前場的神職人員如道士、法師等所使用,通常用來召喚官將護法,如五雷令、七星劍、奉旨等,或是以之潔淨、辟邪,如水盂、法器、法索、龍角等,還有就是以之節制儀式之進行或誦唸經咒者,如帝鐘、銅鈸、木魚等,民間通常相信這些法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法力,故常被單獨作為辟邪厭勝物使用。「乩童」應是台灣民間目前最為人熟知的前場神職人員,對於民間的宗教生活具有相當影響力。乩童行儀作法時主要法器為刺球、七星劍、銅棍、鯊魚劍、月斧,並稱為「五寶」。在民間廟會慶典時,即可見乩童在起乩時,手持固定於一端的繩套,將插滿鐵釘的圓形球,刺向自己的背部或頭部見血,表示神明降身而擁有異於常人的法力,經施法後亦可置於轎門或門楣上辟邪。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全集/系列名
臺灣民間信仰資料庫
相關地點
台灣
地點名稱
世界宗教博物館
緯度
25.0080453
經度
121.5079255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