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紙錢印版-經衣

「印版」結合雕刻與印刷技藝,不僅是造型藝術的一大類別,作為印刷術的源頭,亦呈現出傳統文化生活的多重面向。而台灣傳統的印版藝術,更是充分表現出台灣民間藝術的多元性與文化意涵,印版技藝廣泛地運用在刊印圖書、民俗、宗教祭祀等層面,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與文化資產。其中用於宗教祭祀的印版與版畫,運用極為廣泛,一般粗分為家族祭祀與宗教祭祀,包括神禡、符籙、紙錢、糊紙等常用物品。台灣民間盛行燒祭紙錢的風俗,成為日常拜神敬祖的一種必要儀式。民間印行紙錢做為人神之間、幽冥兩界的通行貨幣,就如人間的金銀錢財一般。通用的紙錢可大略分作金紙、銀紙及準金銀紙三類:金紙用以拜神、銀紙用以祭祖先與鬼煞,準金銀紙則可拜神敬鬼,視場合情況使用。金銀紙的分類與用法,在台灣各地均不盡相同,各有原則說法,早期的金銀紙錢的木刻印版,因為印本多為燒化之用,刻功顯得較為大塊粗拙,但因呈現的種類繁多,內容複雜,其刻版圖樣仍有不少是出自民間藝師的豐富巧思,饒富趣味。經衣為準金銀紙的一種,印版上雕衣冠鞋帽等日常用品,印刷出的經衣(或作更衣),將燒化給無人祭祀孤魂野鬼,希望安撫「好兄弟」,使其得到日常物品的照顧,而少於陽間作亂,祈求人世間的平安。

基本資訊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初年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臺灣民間信仰資料庫
  • 相關地點
    台灣
  • 地點名稱
    世界宗教博物館
  • 緯度
    25.0080453
  • 經度
    121.507925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