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官將圖

台灣民間重視神靈崇拜,對於神像形象的繪製與雕造特別重視,形成獨特的神像藝術。又,因行事的需要或供奉場所的不同,平面形式的神像掛軸在台灣亦廣為流行,通常採取繪畫或印版的製作方式,由民間藝師依照傳承圖稿繪畫,或因壇場儀式的需要,由道士,法師自行繪製。台灣傳統民間宗教信仰與中國信仰習俗的發展密切關聯,以自然崇拜、功烈聖賢與祖先信仰為中心,加上儒、釋、道三教與各地區的地方信仰,即形成質量龐雜的神靈世界,其中源於中國的道教,其神譜的演化發展,更具有深厚的影響力。本幅掛軸所繪即為從道教三十六官將發展而來的神將圖,由信徒供奉給地方宮廟,以祈求眾神庇祐。道教護法神將的數量與傳說極多,有某部元帥、將軍、靈官、天丁、力士等稱號,主司護衛天庭、壇場與行法召役,具有驅邪降魔、禳災保衛的威力,多以武將裝束呈現。本幅神將掛軸為「殷元帥」與「趙元帥」。殷元帥名殷郊,屬道教三十六官將,是降妖伏魔的重要神將,主宰十二歲神,定人間流年吉凶之兆,其形象方面大耳、梳雙髻為孩兒像,兩臂雙足赤裸,風帶紅裙,一手扛大斧、一手持帝鐘。趙元帥即為民間熟知的「武財神」趙公明、趙玄壇,來源傳說很多,形象為黑面濃鬚,頭戴頂冠,身著胄甲,手持鐵鞭與寶珠,有時或有黑虎作為座騎。

基本資訊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臺灣民間信仰資料庫
  • 相關地點
    中國大陸
  • 地點名稱
    世界宗教博物館
  • 緯度
    25.0080453
  • 經度
    121.507925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