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殿閻王畫

台灣民間重視神靈崇拜,對於神像形象的繪製與雕造特別重視,形成獨特的神像藝術。又,因行事的需要或供奉場所的不同,平面形式的神像掛軸在台灣亦廣為流行,通常採取繪畫或印版的製作方式,由民間藝師依照傳承圖稿繪畫,或因壇場儀式的需要,由道士,法師自行繪製。地獄為古印度輪迴信仰中,專司人死後審判的幽冥界,其其觀念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為漢人普遍接受。閻羅王原為佛教地獄之主,傳入中國之後逐漸本土化,為掌管地府職司獎懲,在超渡法會時,常掛於法壇兩旁,象徵人死後所須面對的閻王之裁判,分為十殿。據《玉歷鈔傳》、《閻王經》合載: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汴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十殿閻王之地獄變相,在形制上多以彩繪掛軸方式呈現,規模完善者,為十殿各一掛軸成為十幅一組,或有以五幅、兩幅等形式組成,用於功德超度儀式之壇場掛軸,民間俗稱「功德畫」,為傳統道釋繪畫的風格傳承。本組掛軸以較為特別的以六幅地獄圖為組件,第二幅為三、四殿。三殿宋帝王,司掌黑繩大地獄,凡忤逆尊長、教唆興訟者發入此獄;四殿五官王,司掌和大地獄,凡抗糧賴租、交易欺詐者發入此獄。

基本資訊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初年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臺灣民間信仰資料庫
  • 相關地點
    台灣 泰山
  • 地點名稱
    泰山/世界宗教博物館
  • 緯度
    25.0651/25.0080453
  • 經度
    121.434/121.507925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