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經濟と農業問題

《臺灣經濟と農業問題》,意即《臺灣經濟與農業問題》,作者:陳逢源,發行人:陳萬,印刷人:林雲龍,印刷所:興南新聞社,發行所:萬出版社,上述單位與人物地址均為臺北市。昭和19年(1944)2月20日發行,全書330頁,售價3圓。本書於國立臺灣圖書館的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已有線上全文可供查閱。 陳逢源(1893-1982),臺南人,活躍於日治時期的政治運動與經濟界。曾參與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正12年(1923年),「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治警事件)中,陳逢源亦被囚禁4個月。日治後期,陳逢源對經濟問題研究甚深,於臺灣新民報擔任經濟部長期間,常於報刊發表經濟論述,後集結出版成書。因時值二戰期間,其論述的內容多與戰時經濟有關,尤其是後編,幾乎是專論戰時經濟。 本書共分前、後兩編,各15篇文章。前編「臺灣農業問題」分別為:臺灣土地制度之沿革、臺灣租佃的核心問題、最近的租佃問題及農政改革、農業生產力的增強及其根本策略、糧食增產的現況、藷類的重要性及增產策略、糧食增產與嘉南大圳、臺中州的輪耕問題、臺灣糖業的變遷過程、臺灣糖業令之概要、糖業重組的進展、臺灣產業組合的發達及其特質、自耕農及產業組合、臺灣農業團體的統合、農業團體統合的概況等。 後編「臺灣經濟論叢」分別為:海運的困難與臺灣產業、臺灣經濟的自給化、北部資源開發的重要性、臺灣貿易會之諸課題、經營統制團體的整備統合、臺灣有價證券交易所設置問題、臺灣工業化及臺灣人資本的動員、戰時經濟強化之道、儲蓄率的提升、經濟人對於時局的自覺、臺灣農業會令要綱、重要物資營團設立要綱、臺灣食糧管理令概要、臺灣產業金庫設立要綱、臺灣田園買賣價格及租佃金調查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