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街-保正-姓氏門牌(含名片)

斗六街-保正-姓氏門牌(含名片)。日治時期戶長名牌「張登倉」,用以懸掛門旁,以利辨識家戶姓氏、戶長姓名。本件除名牌外,另有兩張名片。一為張登倉名片,張合美製米工廠,地址:臺灣斗六街,電話:48號。另一為中山隆雄名片,臺南州米榖納入組合-中山調製工場。地址:臺南州斗六街叁78番地,電話:四番(工場)、48番(自宅)。 保甲制度源於中國,將戶口整編組織,以利戶口管理、治安維護、稅收、勞役之執行,然清代臺灣未見落實。日治之後,清代的保甲制度被保留改革,成為警察的輔助組織。保甲設有保正與甲長,理論上由民眾推舉,再經官方認可,歸警察機關指揮管轄。保甲在組織上設有保甲會議、保甲聯合會,任務涵蓋戶口、治安、消防、救災、衛生;為求發揮效能,另將青壯年男性編成壯丁團,設有團長、副團長等職。日治時期規定,保正、甲長、壯丁團長、副團長、壯丁,應於住家門口標記職銜與姓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