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49年古新林帳簿

帳簿,使用時間為民國49年1月29日,未註明使用商號或個人。紀錄簿為臺灣民間常用的帳本格式,分上下兩欄,分別記錄收入與支出,本帳冊時則是兩欄貫通書寫。先載個人或商號名,再記物品數量與金額,最後為總金額。物品種類有南北雜貨如辣醬、金蘭豆油、冬粉、豆乳等等,水果如香瓜、日光瓜,日用品如紙張等等。由其內容來看,有紙廠多種紙張的紀錄,應該是雜貨店進貨的帳目。 帳冊記數方式為清代以來民間常用的蘇州碼。蘇州碼又稱為花碼、商碼、草碼,在臺灣也稱為菁仔碼、臺灣碼、番薯碼等等,為中國民間的一種算籌系統,常用於商業上的帳冊或土地契約,故也被稱為「商業數字」。阿拉伯數字與蘇州碼之對應如下:1(〡或一) 、2(〢或二)、3(〣或三)、4(〤)、5(〥)、6(〦)、7(〧)、8(〨)、9(〩)、0(O)。記數方式,第一行記載數值,第二行為數目的數量級和計量單位。此外,因1、2、3各有橫與豎的兩種寫法,為避免混淆,如第一個數字用豎筆,第二個則用橫筆。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5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