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州立臺北商業學校 武道寒稽古皆勤賞

本物件為「臺北州立臺北商業學校武道寒稽古皆勤賞」,為日治時期學校給予的獎狀,用以勉勵武道冬季訓練表現勤奮的學生。獎狀為紙質印刷品,文字直書自右而左,以黑色毛筆字填入學生資料,再加蓋印章。受獎學生王支業,頒發時間大正12年(1923)1月2日,頒發單位臺北州立臺北商業學校,加蓋「臺北州立臺北商業學校」方章。 臺北州立臺北商業學校前身為創立於大正6年(1917年)的「臺灣總督府立商業學校」。至大正10年(1921年),由臺北州接辦,改稱「臺北州立商業學校」,翌年再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商業學校」。戰後,學校多次改制調整名稱如:「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學校」(1946)、「臺北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1967)、「國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1982)、「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2001)、「國立臺北商業大學」(2014)。 在明治維新之前,「武道」與「文道」為相對詞,「武道」雖解釋甚多,但幾乎與「武士道」同義。明治二十年代(1880年代)開始,「武道」所指的是劍道和柔道,並加入近代軍人的皇國思想。因此,武道一方面是武藝或武術的泛稱,另一面則有國技和國族思想的意涵。學校對於劍道和柔道,原本僅視為課外活動之一,並非必修科目。九一八事件(1931)後,中學和師範學校的男生必修劍道和柔道。太平洋戰爭期間(1942),因應戰爭的需要,武道成為中等以上學校的確定科目,更加入軍事訓練於教材中,武道更加偏離教育性。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大正12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