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官幣大社臺灣神社-照片

本物件是官幣大社臺灣神社黑白照片。照片近景中央是鳥居及參拜道,穿過鳥居可見第二鳥居、石階及拜殿、本殿。參拜道兩側立有石燈籠,再往兩側有手水舍及其他建築。照片遠景背景為劍潭山。 日本統治臺灣,也將傳統神道教信仰引進臺灣,神社是神道教的祭祀場所。明治34年(1901),日本當局宣布在臺北劍潭山建立臺灣神社,社格為官幣大社,社內祭祀乙未戰爭時在臺灣去世的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次年,神社完工,同年10月27日舉行鎮座儀式,翌日舉行大祭。神社由伊東忠太和武田五一設計,總面積約1萬5千坪。中日戰爭及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在臺實行皇民化運動,於戰爭結束前一年之昭和19年(1944),將臺灣神社升格為臺灣神宮。戰後神社建築遭到拆除,現原址為圓山飯店。 社格是二戰前日本實行政神合一制度下,基於政府管理而賦予神社的等級制度。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日本的社格概分為而國家管理的「官社」,以及其他的「諸社」。官社又分為官幣社、國幣社,各再分為大、中、小等3個等級,官幣社是由日本皇室奉獻供品,國幣社是由國庫支付供品。諸社則分為府社、蕃社、縣社、鄉社、村社,由地方政府經費支應祭祀費用。此外,還有「無格社」。臺灣神社為官幣大社,是臺灣社格最高的神社。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