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明信片-臺中市柳川

柳川原名大墩溪,由臺中縣潭子鄉流入市區,再向南流入烏日鄉,昔時為漢移民集居之地。河川兩岸巷衢縱橫、民居櫛比麟次,為古稱大墩的臺中市起源之地。日治時期整治流經臺中市中心的柳川,並在兩岸遍植柳樹,大正5年(1916)由臺中廳長與民間士紳協議,以兩岸夾柳命名為「柳川」。由於臺中市實施「市區改正」(即都市計劃)後,市區井然有序、綠樹蒼鬱,而被日人視為「臺灣的京都」,流貫市區的柳川、綠川也因而被比擬為京都的加茂川。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