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屯山地方各名所地位置圖

臺北州廳為了慶祝裕仁皇太子在昭和3年(1928)11月舉行的御大典(登基大典),擬定了「御大典紀念大屯山公園計畫」,為了調查相關的設施資源,委請有日本公園之父稱號的日本國立公園協會會長本多靜六來臺進行草山地區的景觀調查,並完成了《御大典紀念大屯山公園設計概要》,預計將大屯山周圍的草山、北投、金山和淡水的景點包含溫泉、遊園地、海水浴場串聯,打造促進國民健康的迴遊式自然公園。 這幅〈大屯山地方各名所地位置圖〉比例尺二十萬分之一,範圍涵蓋北臺灣,包括臺北市、淡水郡、基隆郡、七星郡(轄下平溪庄,1932年才改隸基隆郡),正是昭和3年(1928)4月由本多靜六(林學博士)及森脇龍雄(農學士)針對大屯山周圍的草山、北投、金山和淡水調查結果景點分布圖,內容包括行政區劃(郡市、街庄界)、道路(大路、中路)、輕便鐵道、計畫地自動車道路、溫泉、硫氣孔,主要景點則用方框標示出來,1934年發行 《 (御大典紀念)大屯山公園設計概要》,本圖應是其中的附圖。比對日治時期二萬五千分之一臺灣地形圖,該圖上由士林到金山(今陽金公路)、淡水到草山(今巴拉卡公路)道路當時尚未闢建,應該是臺北州廳或本多靜六提出的規劃道路。 本多靜六的計畫最終在1930年完成了草山眾樂園和竹子湖休憩所後則停擺,最後從原本偏向公園遊憩開發目的,轉向以自然保育目的推動國立公園發展,於是後來設立大屯國家公園,即今日陽明山國家公園前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