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據時期稻米收割情形

稻米在清代即是臺灣重要的輸出農產,米種為中國大陸引進的秈米。日本殖民臺灣後,稱秈米為「在來米」,並不適應其口感,而喜歡在日本本土的粳米。大正11年(1922)磯永吉在臺灣栽培粳米成功,被命名為「蓬萊米」,使蓬萊米大量外銷日本,也造成「米糖相剋」的現象,壓縮到製糖甘蔗的產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